当前位置:爱书楼>历史军事>我有虫洞去明末> 第807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07节

那么火炮这种军国利器,就是反应另一个层面军工水平,和综合实力。
堂堂大明朝庭官军,最好的红夷大炮,居然没有所谓的流贼火炮先进。
这些犀利的火炮,和使用火炮的炮手,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。
任何一个势力,尤其是四处流窜的流寇,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专业炮匠,和会放炮,并能放的准的炮手?
要知道铸炮,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难的高科技,大明举国之力,一年才能造多少合格的火炮?
而专业的炮手更加难得,想战斗时打的准,平时就得多练。
这每一发炮弹,加上火药,可全是白花花的银子。
这些流寇在哪里练的?谁教的?火药哪来的?
这些顾虑和想法他都密折上奏,崇祯皇帝也是深以为然。
严令山东的刘振,不惜代价打探东北军和山西军之间有无牵连。
同时关闭辽西通道,驱逐商户,开始做出防御姿态。
渤海沿岸已经上冻,暂时不用顾忌东北军的水军。
从之前刘振传回来的情报,东北军从去年到今年,一直在倭国作战,这和福建那边传来的军报相符。
当时皇帝还松了口气,强悍的东北军,把军队都调去征倭,还和西夷开战,
这东北军也是狼子野心,不声不响就把棒国给生吞了。
要不是刘振的探子拼死送回来的消息,大明朝堂还都蒙在鼓里,只说这李倧怎么没消息了,朝贡也不来参加。
等刘振的情报传来,大明朝廷才恍然大悟,这东北军太狠了,刚打完棒国,又去打倭国了。
真真是好战分子,没读过圣贤书。
子曰:国虽大,好战必亡。
更何况这一隅之地,居然如此兵戈不休。
这是好事,倭寇也不是善茬,正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,打的越热闹越凶狠越好。
针对孙阁老的上疏,皇帝和几个朝中大佬也是头疼不已。
原本以为三路围攻,必能一举剿灭山西流寇的计划已经破产。
而且背后的原因,更是让他们如芒在背、如坐针毡。
一旦东北军挥师入关,谁来抵挡,而且山东这边还有个什么红旗城在。
这真是如鲠在喉,吞不掉吐不出,就是难受。
主动进攻是不可能进攻的,但是只要隔绝东北军和大明的联系,不再输出物资,再做好防备。
应该、大概、也许能阻止东北军的非分之想。
眼看严冬将至,兵卒士气大跌,也难以维持,于是三路大军纷纷改成防御姿态,严防死守。
真定府作为关键位置,往北可护卫京城,往东南可增援山东。
于是这里的援兵不但不减,反而继续增加。
大批的装备粮食被调集,补充到孙承宗大营里。
山西的战事暂缓,准备年后聚集足够的力量,再效雷霆一击。
这一停战,可就是一个多月。
瑞雪飘飘!新的一年来临了!
第723章 长缨在手,看苍茫大地、谁主沉浮
崇祯五年新年的天气,对大明来说极不友好。
“腊月二十五黎明,浓雾蔽空,飞雪如霰,着树木悉成花朵及璎珞、刀剑之状”。
元旦,京城大雪五日、雪积旬,厚至四五尺。
飞檐邃阁,有巨人面形须眉毕具,及人马交驰迹,识者占兵戈之象焉。
元旦异雪让大明朝野震恐,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,但是天人感应之说也是深入骨髓。
对大明的朝臣来说,也只能私下议论纷纷,通点周易的也是起卦占卜,翻着旧书寻找自己能接受的解释。
放到台面上,自然以首辅周延儒,和次辅温体仁的说法为准。
首先是承认此为兵戈之象,应在山西之境。
朝廷大军齐备、将帅皆为一时之人杰,今年必将剿灭贼寇,天下太平。
又曰瑞雪兆丰年云云。
当然,你知道的,某些场景,就是军情局京城分局的特勤故意所为,吓唬吓唬这些腐儒们。
嘿嘿!就是玩!

<< 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 >>

爱 书 楼

网站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