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这片草原将暂时成为无人区,再封锁住边墙,加上预备的一些措施和手段,就能有效的避免鼠疫的传播。
这事情很重要,必须要提前部署,防患于未然,真等到两年后,疫情爆发再动手,黄花菜都凉了。
分别之时,汪鹏把近卫团的一千两百多支,最新式的解放五号后膛火帽米尼枪,替换给了李宏光的苏堡团。
又给他们多备了不少火帽和弹药,保证足够战斗消耗。
纸是包不住火的,大同已经被嵇慕拿下,山西基地将面临整个大明朝的反扑。
压力很大,有战功赫赫的第一重装旅入关,山西基地必然稳如泰山。
只要度过这段黎明前的黑暗,大明就不存在了,新的政权一旦建立,整个华夏都将翻天覆地。
王柏树拍着胸脯保证:“请师父放心!有第一旅在,攻必克、守必坚!有我无敌”。
李宏光和张志强两个大团长,抱着新枪嘴都合不拢了,一个劲傻笑,把汪鹏都逗乐了。
凌文也在旁边笑道:“嘿嘿,等我回去把火箭炮定型,以后打起仗来更爽利!”
一想到今后作战,火箭炮呼啸,枪弹如雨,这世界谁能阻挡赤旗的脚步?
几个人都是开怀大笑!笑声慷慨豪迈!
第703章 “边寨杭州”大同城,顺风钱行真不赖
十几天前,当鹏大帅带着队伍还在长途跋涉,离归化城还有好几天的路。
眼看中秋佳节就要来临,山西行都司,大同府的大同城里一片节日前的喧嚣。
今年年成虽然不好,各方面的收入锐减,还要支持晋中晋南的剿寇,各项支出都开始严重超支。
好就好在,大明山西巡抚宋统殷、和山西提督曹文昭真的很给力,隔山差五的就来个捷报。
报捷时缴获的各式流寇旗帜,都是有名有姓的大寇。
可惜天气热,贼寇的脑袋就没往兵部送,听说都留着挂太原城头悬首示众,威慑众贼了。
这眼看着山西大部就要平定了,虽然还是禁严期间不得随意出入,但是为了彻底剿灭这些贼子,些许的不便也能忍耐。
这不,晋中晋南打的热火朝天,也没影响到兵力空虚的晋北。
那个匪首叫什么紫金梁和闯王的,不都吓得逃回陕西了嘛。
可把三边总督洪承畴、和三边提督杜文焕这对文武给折腾的不轻,一路围堵,结果把那个闯王又逼到河南去了。
这些花招让山西的文武看了笑话,这洪承畴太阴险,自己剿不干净,就把人撵出防区,果然好手段。
话又说回来,官府没钱,不代表当官的没钱,府库空虚,不代表官老爷的钱库空虚。
恰恰相反,今年晋北的文武都大有收获。
别忘了,晋商八大家自从把商路从张家口改到大同城后,和关外归化城的生意,可是真正的日进斗金,财源滚滚。
原本在塞外的镇守太监,应该在关墙外建立专门的马市,严格控制相关战略物资不得流出关墙。
崇祯还特地拨了三千两内帑,作为开市的前期建设费用。
为了争夺这个美差,王承恩的干儿、干孙们快要打破脑袋,最后胜出的小德子,大名王德发。
花了足足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,才抢到这个位置,其实他出的钱并不是最多。
但是他的一番私下的表态,才打动了王承恩,最终推荐了他去当这个镇守太监的肥缺。
原来王承恩出生于河北,后来迫于生计入宫做了太监,最初拜在大太监曹化淳的门下。
当年其实算是半公开的东厂特务,监视藩王的一举一动。
但是王承恩早早就投靠了当时的信王,表明身份,为朱由检出谋划策。
崇祯皇帝继位之后,王承恩因为拥立有功,备受重用。贵为司礼监秉笔太监,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被排挤出宫。
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,原本在崇祯登基后,文官的势力已经快要铁板一块。
锦衣卫和两厂的特务政治,被打压的再也没有左右朝堂的能力和原来的规模。
一个原本只相当于名义上的西厂厂公职务,因为有了刘振这个大将,立马增光添彩。
受到启发的王承恩,不再忽视这个职务。
在皇帝的默许和支持下,悄悄地也建立了一些精锐的人手,但也只限京城,出了城也就是个笑话而已。
整个大明,也只有像刘振这样的大将之才,在山东才风生水起,不断把各式各样的情报传到京城。
手下有刀把子,和没刀把子就是两个概念,一般人还真不敢再惹王承恩。
故而他在京城也是比历史上,处境宽松了很多。
人说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王承恩又找到老家,过继了一个远房的侄儿继承香火。
今年才8岁,取名王圣隆,也是聪明伶俐,深得王承恩的喜爱。
这干儿子王德发,就是投其所好,在近几年风靡大江南北的“顺风行”钱庄,给他开了个账户。
小德子把收益分的明明白白,一半给皇上,三成给王圣隆,自己只要两成,保证每年总盈利不低于万两,半年一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