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入了伙才真正知道,一天三顿,顿顿吃饱的滋味,两个中年汉子回味起当年的辛苦生活,更是觉得现在的小日子无比香甜。
两人就在分享当年怎么吃鱼的方法,火烤熟,石板烧热了烫熟等等。
……
这一顿大伙吃的是酣畅淋漓,连鱼汤都没浪费,单独收集起来,晚上再煮面条吃。
有老婆在身边陪着,有一大帮兄弟在一起,汪鹏觉得这趟旅途,一定会很愉快。
嘿嘿!事实上他想多了。
……
一番顺水而下,先后到了徐州、宿迁等地。
汪鹏和穆诚都要下船考察。
在当地特勤的接待下,实地考察城里的门店,城外的武馆、河边独立的私家码头,仓库和客栈等。
听取这个城市负责人和三个部门主管工作汇报,还随机点名抽调了部分一线特勤人员。
主要是听取他们的想法,以及现在面临的困难,需要总部那些方面的支援。
都是带着任务来的,并不是只为了游山玩水。
有汪鹏和穆诚两个大佬当面,很多的事情就可一言而决,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,汪鹏都给予肯定的支持。
指示只有一条:“组织不差钱,商业只是掩护,不要当成主业。”
还是那句话:每天反问自己一句;
“如果明天接到命令,接收相关的城市,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,能不能做到,如果不能,缺什么?为什么缺?是哪个环节没到位?是谁的责任?”
汪鹏已经不动声色的在敲打一些干部,自以为给组织赚了点钱,立功了。
开始忘了安排他们来干啥的人。鹏大帅要的是整个世界,一些所谓的聪明人,只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欣喜。
这次也是对一线干部的考察,很多事情,不是在办公室看看电报,就能想当然拍脑袋决策的,那都是天才。
咱们鹏大帅是天才吗?
噗嗤!他自己都笑了!
男人不能说不行!
不行也得行!
第502章 夜火连淮水,春风满客帆
等到了旅程的中段,清江浦城,按计划汪鹏要在这边停留一段时间。
清江浦所在地原称“袁浦”或“袁公浦”,得名于三国时代的袁术驻兵于此。
相传清江浦门楼一侧的古树,就是袁术系马之处。在明初平江伯陈瑄以总兵官实职督理漕运之前,这里还是人烟较少的“闲旷之地”。
自清江浦开凿,四道闸修建,转搬仓落成,造船厂投产之后,这里遂变得热闹非凡。
号称“夜火连淮水,春风满客帆”!
逐渐成为“侨民宿贾,巨室鳞次”的通商大埠,“清江浦”也因此成为这一通埠的名称。
清江浦作为交通枢纽,军事要冲,“居十万家,夹河二十里”。南船北马,九省通衢,五河要津,京师孔道。”
淮扬并称,淮在扬前的原因,一个是离京城更近一点,另一个则是漕运的管理机构就在这里,而扬州更多的是富豪盐商的城市。
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,官比商大。漕运总督是大明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,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。
这个就相当于副国级干部,驻节于南直隶淮安府城,全称为“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”。
不仅管理跨数省长达三千六百多里的京杭运河沿线,并且还管理地方行政事务,兼庐凤巡抚,管理凤阳府、淮安府、扬州府、庐州府和徐州、和州和滁州三个州。
汪鹏之所以要在这边逗留,两个原因,一个是,这里是他的家乡,虽然是异时空大明朝的家乡,但是这是他的执念。
总想着回到这里看一看。看什么呢?不知道!就是想看看。
如果不是被甘家阻挡在了山东,第二次穿越时,预备的临时落脚的目的地就在这里。
第二个原因是公事,现任的漕运总督李待问 字葵儒、号献衷,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人,自幼被称为神童,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进士。
崇祯元年(1628年),崇祯皇帝任李待问为户部右侍郎,总督漕运。
李总督到任后,大力整顿漕运秩序,定出规章。把过去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提前完成。
他曾多次上奏,为民请命,如增修堤堰,赈济蝗灾,水灾地区,减免一半辽饷,取消穷县赋税等。
这是个不错的官员,最起码忠于职守,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好,而且难得的把百姓疾苦放在了心上。
要知道被空空的国库,搞得捉襟见肘的崇祯皇帝,最烦人家提减免赋税的。
虽然没批准,最起码人家有这个心,总比连提都不提的人强。
为什么专门要提他呢?李待问和温体仁私交非常好,万历年在礼部任主事的时候,都是小官,空闲时间谈古说今,堪称挚友。
现在也是温体仁在中枢的一大助力,互相呼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