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小县,也就十几个衙役,百十个民壮,县判就是拼了老命,顶多再召集几百个泼皮闲汉,城里的大户早就人去房空,带着细软和家人躲乡下大宅院去了。想征召土豪们的家丁队伍也没地方找人去。
别笑,大明的县城,也不比这里强到哪里去,封建社会,养兵不易,除了自己的家丁护卫,谁也不会把钱花到国家武装力量上。
因为那是国家的,养的再好跟你也没关系,人一调走,辛辛苦苦培养的兵卒,就是别人的,没人犯傻,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一个王朝的结束,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忠贞之士,越是偏僻的穷乡僻壤,越会出现这样的人。
对于这样的人其情可悯、其罪难饶。所有阻挡赤旗前进的人只有死路一条。
别看攻击小县城时,东北军只有一个排四十人的兵力。全甲胄护体,前方还有大盾遮掩,犀利的铳子打的守军根本没有反击之力。一个团千人的喊杀声,吓得守军腰松腿软,两股战战。
一轮几十发铳子飞向城头,只要一有人死,城头守军就会一哄而散,都是没打过仗的普通人,连把像样的长弓都没有,哪里是对手。
小县城一般都和耽罗岛的城墙差不多,基本上都是一冲而入,空有一腔忠义顶个屁用。
……
不管是大县小县,进城后都是迅速在特勤人员指引下,封掉重要的仓库。不管是官仓还是私仓,最重要的就是粮食。
如此多的人口,把东北军三个基地的存粮全部调过来也不够。只能以战补战。
和大明一样,公仓基本都是所剩无几,私仓都是满满当当。
只要有粮在手,其他都是小事。
一旦县城被占,立刻开展清城计划,解放奴婢,解放贱民,安抚平民工匠。稍事休整之后,就是征召民兵,给钱给粮。
和大明不一样,棒国所谓的县,其实就相当于大明的乡镇而已,一个棒子的县,顶多一两家大户。
这些大户家族占据了七八成的土地,只有一些有关系有势力的小地主,才能在他们的巨压之下,保留不多的田地。
普通平民,怕是你有钱买,没命种,在乡下土豪势力比县监还大。
这些土豪家族,都是传了多少代的积累,坞堡修的结实,高大。
家养的奴生子武装忠诚度,可不是棒国官军对棒王可笑的忠诚度可比拟的。
这些家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姻关系,对时局的了解不比县监少。
这些人共同的想法是,不管什么势力掌控了半岛的权柄,最后都要靠他们这些独霸一方的乡绅来维持乡村的秩序,征丁征粮,他们不出面,就将一无所得。
他们才是棒国的基石。任何当权者,都不可能无视他们的力量。
这样的想法和大明土豪乡绅如出一致,不愧是一个儒教的传承,自古皇权不下乡。乡村的治理自古以来都是依靠这些大户豪强。
任凭朝代更迭,顶多是换一批人,但是土地只要在,兼并就不可避免,迟早还会诞生新的土豪。
如果是别的征服者,如建奴、如倭寇,或是换了一个棒国国王,这样想真的没错。
只要还是采用封建王朝的治理方式,他们的打算真的是无解的。
毕竟知识和文化都掌握在他们手里,泥腿子们不识字,连账目都算不清楚,最后还是要靠读书人来策划,最终掌握话语权。
屁民永远是屁民,顶多抢一波痛快一下,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回来,租主子的地讨生活。
可惜他们遇到的是汪鹏,这个来自异时空现代的穿越者,他们敝帚自珍的文化知识,在汪鹏眼里就是个屁。
这些所谓的读书人,不会在赤旗下得到任何特权,也绝对不可能得到任何的优待。
他们以为东北军侵入棒国,人手一定有限,作为侵略者,是不可能得到本土百姓的支持,最后顶多也就占领一些大城和交通要道,乡下还是他们说了算。
哪里知道,这些髡匪,都不按套路来!
在现代会被人笑死,
在这个时代杀伤力堪称巨大的口号,
被新政权光明正大的喊了出来!
“打土豪!分田地!”
第485章 钟爱民的故事-打土豪
“打土豪分田地!”
“从前是牛马,现在要做人!”
“奴婢夺过主子鞭,赤旗猎猎换人间!”
“人人平等、家家分田!”
“鹏大帅满赛!东北军满赛!民兵满赛!”
出征的那天,京畿道广州牧果川县县城校场,那是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!
一点都不夸张!真的!
全城的男丁都集中起来,谁不去谁是傻子,新来的县监说了,打掉县城外十里的土豪朴宝箭,朴家这里的十几万亩良田,包括上面的稻子都会平均分给全县的“贱民、奴婢、平民”。
查抄的粮食,有一半也会分给所有参与的人,所有的高利贷、卖身契全部作废,所有的人全部都是自由民,赤旗庇护所有拥护民兵部队的人!
看着这过节一样的场面,作为组织者,钟爱民也是激动万分,看看人都到齐了,他大声宣布!
“出发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