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穆字营的,动手!”
刘家兄弟都没明白咋回事,就被自己的四个亲卫,掏出怀里的守护一号小手铳,一人两铳打在后脑勺,和后心上,变成一对糊涂鬼,原来身边小意奉承,办事得力的亲信头目,早就穆字营的人。
海上的战斗更是不值一提,十几艘炮船威慑性射击时,天津卫的水师还仗着船多,强行起锚升帆,想靠上去接舷战,船上的佛郎机、火铳也放的震天响,可惜临时启动,船速极慢,被当成海上固定靶练习一样,打的帆毁桅断。
等李正卿领着致远舰,以蛮不讲理的姿态画出一道弧形,一侧四门24磅长管加农炮,一轮就击沉一艘二号福船后,没有哪艘船还敢动弹,纷纷降帆停船,太特么凶残了。
而这次缴获的粮草可是袁大都督计划在杀了毛文龙后,用来收买和分化全东江镇近三万兵卒的粮食,这里有存在天津港将近十万石,早就应该送到东江的粮食,还有十万两白银的军饷。
好吧,现在全是东北军的了。(还有十几万石在登州府官仓)
这些粮草的到手,极大缓解了东北军蛇吞象后的粮食压力,不需要汪鹏再特地跑几趟现代去运粮食。
在这个贫瘠的时代,不让一个属民饿死,就是掌权者最大的善。而能让治下民众吃饱,就是最牛比的政权。
无论古今、无论东西。一直到现代社会,这都是很多国家,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,除了我兔,那是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!!
当年辽东几百万百姓,建奴治下幸存的还有十几万。不少还是后来才掳掠的,逃到登莱的,十几万人被杀、被虐、七八年下来,也就所剩无几,不少人又想办法逃回了东江镇,还在登莱的辽东难民,大部分都在红旗城治下。
棒国境内现在还有十几万的辽东难民,也都被当地人严重欺压,只能寄人篱下,挣扎求活,这些人,汪鹏已经有了计划,绝不让他们久等。
整个东江镇军民,除了追随毛文龙离开的近万人,其他的将近十三四万军民,分布在东江镇各个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海岛上,
铁山就更不用说了,除了孔有德的几百亲兵,其他的六万多人都相当于宣州堡的打工人。
不谈钱不钱的,就一天三顿,顿顿管饱这个条件,秒杀了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势力。
原来参谋部包括汪鹏担心的,有些野心分子,会鼓噪士兵暴乱和反抗东北军接收的事情,压根没有发生,不是没人蠢蠢欲动过,占绝对多数的普通士兵和民众,都用脚投了票。
刚开始穆字营招人时,大伙儿还会顾虑被送到登莱,因为有幸逃回来的人描述的惨景太恐怖。
等宣州堡基地建立后,基本上往红旗城运送的都是半大小子和姑娘,得到红旗城支援的宣州堡,已经可以在这边开展军事训练,就不必再来回折腾。
铁山和赫图阿拉的两战,毛文龙冒功是上面的事,真实的情况,早就传遍各岛,对穆字营的实力大伙儿都是咂舌不已。老牛比了!
镇江城下,汪鹏故意让人把四千多的裸尸扔进鸭绿江,顺水而下,也是再次表明我方的实力,震撼一些头脑发热的野心之辈,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再做决定。
而对普通兵卒和大部分民众来说,都有熟人或亲戚和宣州堡的穆字营有联系,国人都是熟人社会,任你吹得天花乱坠,也抵不上一个熟悉的人告诉你,这都是真的,俺真的一天吃三顿,天天如此,你看我这胳膊,都粗了一圈了。
原本满脸菜色,走路打晃的熟人,现在都是满面红光,健步如飞,眼不瞎的人都知道应该作何选择。
所以,一切都是那么顺畅,而东北自治军政府的民政后勤人员,迅速的接管各岛,没有空话套话,当天的公共食堂,就是三顿干饭,大块的烧海咸鱼段,大碗的海带汤,人人照饱吃。
天天如此,连续三天后,人人如臂指使,就这么简单粗暴有效。
画大饼没用的,实实在在的大饼才是正道,其他的都是扯淡。
第335章 东江镇这一页翻篇了
在东江镇挣扎求活的,这二十多万普通军民来说,什么狗日的朝廷,就是操蛋的玩意,原本对朝廷还有一丝敬畏的个别人,也都被今年袁大都督的狠辣手段,干干净净的抹去,再没有一点痕迹。
这可是活生生的二十几万人啊,在最恐怖的春荒时节,不许一粒粮食进入东江的禁海令,彻彻底底的让东江镇军民不寒而栗,凉透了心。
两千多年前,儒家的“亚圣”孟子告齐宣王曰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!”
这些道理,难道这些自誉为儒家弟子的官僚们不懂?还是装不懂?
现在东北自治军政府治下的二十几万军民,不敢说彻底归心,最起码也是对这个新出炉的势力,抱有感恩之情,人家没收过你一文钱的税,让你三餐无忧、安全无虑,这是大明朝廷从来没做到的事情。
这一番就忙了十几天,五月十七,东北军自治军政府首次全体大会召开。参加会议的是军方,和民政的主要管理人员和骨干。
不是汪鹏想过官瘾,实在是人手翻了几倍,地盘也扩大几倍,很多事情,不再像以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,只有把方方面面的人聚起来,面对面的沟通交流,加快内部的磨合。
没有什么领导致辞官面文章,就是总结一下前段时间的工作完成情况,对下一步的任务做出安排,让各部门主官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要有全局性的眼光,避免很多内部的摩擦和不必要的消耗。
会议在宣州堡召开,各方面的人相对来说,也方便参会。没有专门的大型会议室,就用的红武学校东北分校新建的阶梯教室。
因为是客家圆楼式的建筑,所以教室也是半圆弧形,没有专门的扩音设备,这种阶梯式半弧形设计,让教员不用扯着嗓子,也能让教室里的人听的清楚。
汪鹏直接就上去宣布开始,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废话套话:“同志们!我宣布,红色一号计划圆满完成!”
“哗哗哗!”
参会的一百多军政府各部门主管,全都热烈鼓掌!
如此惊心动魄,繁琐复杂的计划,能够顺顺利利的执行到位,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,出了大力的。
“从现在开始,从今天开始,东江镇这一页翻篇了,它已经成为东北抗金史的一个历史符号,这个团体不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这个全新的团队!
东北自治军政府将扭转乾坤,改天换日,创造一个强大的、公平的、有尊严的新世界!因为有在座的每一个同志共同努力,这一天指日可待!对此,我坚信不移!”
“哗哗哗!”
百多个代表都是激动的不能自己,只能热烈的鼓掌!
尤其是出身黑风寨的老人,如陈昌平、凌战、王柏林、张乐陶等,都是亲眼目睹鹏大帅带领着几百人,从胜利走向胜利,到今天已经成为庞然巨人,藐视一切敌人。怎不让人心潮起伏,思绪万千。
“下面请各部门代表做任务总结,从红武学校开始。”
汪鹏说完就下了讲台,回到自己的位置,和大伙儿一样拿起相关资料,听各部门上台发言。
而对于汪鹏来说,原定的千骑卷平冈,敌境展威名的装比计划彻底延期。
前线全部进入防御姿态,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新的地盘和人手规划安置上面,这时候就显出红武学校的优势,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,和军事训练的红武学校学员被调到辽东,负责民政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