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,咱们家都攒下来这么多钱了,等老张头,咱们也商量着买房子的事儿吧!”张成想了想说道。
李淑琴却好像摸了电门一样,赶紧摇了摇头:“你胡说八道什么呢!咱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,是祖上留下来的,哪能说不住就不住的!我告诉你,你这要是不住,那就触犯了福德正神,以后人家就不保佑咱们家了。”
??看着李淑琴那封建迷信的样子张成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。
“这些东西放在手里,还过不了几年,倒不如进城里生活,在找个稳定的进项。”张成有一次开口劝道。
“咱们家里还有五亩田,这都不要了?你个没良心地哟!”李淑琴说着,看起来都好像要哭了一样,张成也不再说话,只能回去忙活着自己手上的事。
认真算起来,现在自己手上的蔡山并不算少,而且还有了店铺,但是他现在的问题处在随时可动用的财产太少了,所以一到急着用钱的时候,他就会担心有抓瞎了。????????
房子还是早买早升值,毕竟按照以后的北京来算,地产算是非常值钱的一块,剩下的他还要继续倒腾古董文玩,还不能放弃未来的股票市场!
罢了,现在他还是拿人钱财,忠人之事,好歹得将那一对白釉碗都修缮的妥当在思考其他的事。
当他手里拿着那个碗的时候,心里一直在嘀咕,该不会真的是那位的东西吧!
第294章 潘家园的前身
不过话也说回来了,要真论起那位的审美,倒是有点不敢恭维,可是他的运气,确实是很好。
想到这里,张成赶紧开工,调完大漆就开始进行补碗的工作。
这次张成修补的工作相对之前来说更加地精心,耗费的时间也更长一点,尤其是那碎得不成样子的瓷碗,他简直就是补齐以后,反复的对照打磨,力争看不出一点破绽。
在等待他干透的时间里,战场隔行那个有把之前那些工作一点一点全都给做好,等待着他们的主人来领取。
等到了拿碗地日子,张成已经完成了那对碗的修复工作,并且以金漆用来装饰完全了。
张成自己也先是打量了一番这个碗的样式,但是那道碗身上用力眼神的金线倒是有点太过于表面化,和那原本略显单调的碗身相比,总感觉有一些奇怪的气质在其中。
那只没有碎,只是缺了一口的碗,如今加上了一层金,看起来还有点那么艺术的感觉。
就好像碗口有金色的液体流出一样寓意十分的好。
“我倒是觉得还不错,有缺陷的美。”
不知道张晓萌什么时候进入了他的房间,张成激动得差点又把这修好的碗摔了下去。
“你什么时候进来的?”张成摸着自己的小心脏开口道。
“进来好一会儿了,我就看着哥哥你一直在发呆,我觉得你这修补的确实有点水平,第一眼看到是有点清新脱俗的样子,看久了就会发现在清新脱俗之下还是有那么一点幽静之感,哥,你补的这个碗,确实厉害!”
张成一听这话,就知道不是这丫头说的,恐怕是他有所求,所以才问了朗玉儿吧!
于是张成带着完全修好的白釉瓷碗,装到了原来的木匣子里,小心翼翼地拎着他们,出门便直奔琉璃厂。
谁知道到了墨镝斋,百掌柜的又不在,张成只能将那木匣子交给伙计,托付他们好好保存着才可以。
原本还想要听一听这掌柜的,对这部好的碗的评价,顺便旁敲侧击一下这东西到底是谁的,没想到现在居然没有机会了。
他前脚刚准备出门,身后却突然想起了一阵声音:“这位小哥!请留步!”
之前因为那个紫檀嵌螺钿插屏的事,张成和这个男人已经见过面了。
他听着人的招呼打得十分客气,赶紧转过身,也恭敬道:“这位先生是有什么话来提点?”
那男人赶紧冲着张成作揖,“不敢不敢!”随后赶紧得自报家门,说是姓唐,曾经听到掌柜的说起自己,所以想着请张成道铺子后面去坐一会儿,详细地谈一谈。
张成今天走进墨镝斋就已经感觉到了今个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,他就猜到今天有贵客了。
虽然已经知道邀请他来必然是有个中缘故的,他也没有拒绝唐先生,心想着反正也是去见识一下,不是什么坏事,他也就跟了上去。
随着唐先生穿过铺子的后门,见到后面摆放着一个精致的水磨青砖的小院子。
里面打扫得十分干净,与何老家不同,这更多的是突出一种清净的贵气,所以园子里多为玉簪,墙根儿处那边还安放了一个大石槽,槽内盛满了水,几尾金光闪动的金鱼在水中游动着。
院子上一抬头可以看到满满的紫色藤多,淡淡的花香也没有掩盖那抹茶香。
没想到它们早就设下了茶座,百掌柜的身边还有一人施施然坐在那里。
“先生,人来了。”
听到了声音,两个人才抬起头,随后,那坐在正中间的人冲着张成和善的小一笑:“你就是张成?”
看着他点了点头,才继续开口:“我姓潘,你可以称呼我潘先生。”
面前整个人,看起来十分的年轻,但张成却知道,他应该是和自己父亲??年纪相仿才对。
而且眉目清秀,身形挺拔,再加上衣着公正,但手上却和自己一样有一些茧状存在。
“潘先生,您好。”
张成看着那个人,心下已经才出了几分,这人应该就是未来潘家园的那位了!
要知道现在的潘家园,并不太出名,但是89年以后潘家园旧货市场会越来越红火,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淘宝的绝佳之所。
张成因为住的地方所以也没有去潘家园那边看过,按照记忆,现在的潘家园应该也是一个村子才对。
只不过,他知道人家那个村和自己这个村完全不一样。
他们那里有别名潘家窑。从清朝开始护城河东边就有很多的砖窑瓦场,潘家窑楪祈其中一家。
那窑主是从山东来的,年过五旬,原是烧琉璃瓦出身的。